授业人,解惑者
—访力学学院杨翊仁教授
“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”一位好的老师的指导,对人的一生可谓影响巨大。砥力传媒人物专访小组这次有幸采访到了必赢官网杨翊仁教授。
人物介绍:
杨翊仁,男,1959年生,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、铁道部突出贡献专家、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,四川省教学名师,国家精品课程《理论力学》课程负责人。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,四川省力学学会理事长,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,中国力学学会反应堆结构力学专委会委员,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模态专委会委员。
杨教授在升力面结构非线性气动弹性颤振、反应堆结构流致振动、高速列车气动弹性力学等领域做过深入的研究工作。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高校博士点基金、省基金等项目在内的3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,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。主持多项教育部、四川省教学研究项目。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(第二获奖人),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(第一获奖人),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(第一获奖人)。目前主要讲授《振动力学》、《理论力学》课程。
专访小组满怀着崇敬与期待,终于见到了杨教授的庐山真面目。
出现在我们眼中的杨教授,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,气质儒雅,温和,他娓娓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,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侃侃而谈,平实的语言展露了一位学者的坦然和智慧。
首先,杨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。杨老师的一个研究方向是流固耦合振动,即流体和固体两相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,由于涉及到多种力学知识,需要研究者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综合能力。另外一个方面,也是现在精力投入较多的一个方面,就是反应堆结构,在能源结构亟待改进的背景下,核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环保能源,自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,随着“华龙一号”即将成为我国继高铁之后要打出去的第二张名片,核能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。而在反应堆结构设计中,有很多力学问题需要解决,需要优化,杨老师与三大核电集团都有项目合作,在这方面的造诣可见一斑。
接下来,我们向杨老师请教了一个问题,这个问题也是力学专业的同学最容易感到困惑的问题——学力学的用处是什么?杨老师为我们的困惑给出了详尽解答:力学的学科特点有两个,一个是基础性,另一个是辅助性。相比于其他一些具有行业背景的学科而言,力学专业显得较为基础,但是却不可分割。譬如在航空航天领域,力学是整个体系的支撑。杨老师的本科专业是结构强度,研究生专业是导弹设计,博士专业是飞机设计,而最后的研究问题都归于力学。在航空航天领域内,很多工程设计都离不开天马行空的想象,当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,构想出一个精妙的设计时,用力学知识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:在飞机实验阶段,会专门组装一架试验机用于颤振实验。再例如许多的工程实践中,都需要利用力学知识来分析计算,进行有限元分析,看是否达到规范。过硬的力学素质是杰出工程师的重要能力。“在大学,任何专业都是有用途的,大学应是学术自由开放的殿堂,百花齐放,推陈出新。事在人为,只要辛勤耕耘,一定会有收获!”杨老师如是说。
接着,我们向老师请教了关于本科生是否应该深造的问题,这也是许多大三的学长学姐们正在考虑着的问题。在以学历为主的社会背景下,残酷的竞争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。而且本科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基础,到了硕博阶段,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。因此,首先要在本科阶段打好基础。如果可以,建议读一下研究生,综合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升。而且随着现在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化,读研相对来说也较容易一些。但读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,所以读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,一定要有志于此,肯吃苦,肯付出!我们知道有部分人读研只是为了混个更高的学位,这样的话要想顺利拿到博士毕业证书是比较难的。另外,女同学由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原因,在选择进化为女博士前要先解决个人问题为宜,思虑清楚后再做决定。
此外,杨老师还跟我们介绍了在选择导师时应该注意的事项:其一,在选择导师前,通过查找资料或者讲座介绍等途径对导师进行充分的了解,明确知悉导师的研究领域及方向,看是否契合自己的兴趣,避免只选自己任课老师这一误区;其二,要看这位老师的学识及成就是否符合你的期望;其三,看是否好相处。如果敲定了,就努力去追吧!
最后,我们希望杨老师能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给出一些建议。杨老师首先以自己的个人经历为例来讲述:杨老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(77级),当过4年知青。当时考入大学的机会难得,人数寥寥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。因此,在成为一名大学生后,杨老师很珍惜学习的机会,动机单纯,目标坚定。当时物质匮乏,条件艰苦,每天往返于宿舍、食堂、教室、图书馆之间。那时候的娱乐活动很少,在周末看看黑白电影,是那个时代的回忆。老师说,要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,大学生需要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。只有能吃苦,肯吃苦的人,才能真正拥有真才实学。另外,我们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,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。人各有志,要丰富自身,做自己擅长的事情,只要是正经事,认真做,就应该受到支持。比如我们学院有同学热爱明史,最终出版了自己的作品,这也是成功。要在正确的时间,做好自己该做的事。珍惜时间,丰富知识,夯实基础。现在学到的知识,说不定某一天就会有用武之地。只要踏实认真,我们的学风定会越来越好!
在近两个小时的交谈里,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位学者独特的个人魅力,也为自己能有这样的一位老师感到荣幸。杨教授说,我们力学的学生都要努力做到懂得平衡,要以能摆平各方力量的姿态,不怕困难,昂首前行!所谓大师,盖如此矣。